
溼地簡介:
馬太鞍溼地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下,面積約百餘公頃。因馬錫山大量的地形雨,使得豐富的地下水於山腳下大量湧出,形成馬太鞍溼地沼澤區。溼地在未開發前,貫穿全區的芙登溪水清澈甘甜,沼澤地區特有的浮萍、水丁香、節節菜等植物提供了昆蟲、魚蝦的食物來源,也引來了眾多的水鳥等大型動物,整個溼地的生物非常多樣性,物種的豐富性及均勻性均極高。
從前在漢人尚未開發花東縱谷的時代,知足常樂的阿美族人尊天敬地、靠山吃山,與自然萬物相互依存,這一繽紛的生命鏈在這裡已靜靜地上演了無數個年頭。
十餘年前為促進觀光產業,開闢溼地栽種了約15公頃的荷花,每年盛夏期間,朵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,搭配濃綠層疊的荷葉,為馬太鞍溼地吸引了不少的觀光客。民國90年初為方便民眾賞荷,建造多座橫跨溼地的木棧道及瞭望台,在木棧道上散步,除了可以享受置身花海的浪漫情調外,還可以近距離欣賞到水生植物、水鳥、青蛙等溼地的朋友。溼地經過多年的社區營造、廣告宣傳,近年來已成為不可不到的觀光景點。
馬錫山腳下的馬太鞍溼地,原本是野生動物的一塊樂土,是溼地生態絕佳的教學場所,但因為不專業的開發建設,已經嚴重影響馬太鞍溼地的生態景觀,溪中鯽魚、溪哥、泥鰍不見了,白腹秧雞、環頸雉減少了。雖然,溼地終究可能會陸化,但過度的人為設施,例如木棧道、芙登溪堤防、清水公園、道路及停車場等不當設置,都將加速溼地生命的結束,三年後,滿江紅、圓葉節節花、粟小鷺都不見了,還需要棧道或瞭望台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